首頁 > 五術入門

五術入門

二十四節氣介紹

二十四節氣

我們的身邊其實是存在著三種曆法的:就是國際通用的“陽曆”、以月亮的運行軌跡而確定的“陰曆”以及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的“農曆”,而命理學是以農曆為計算基礎的!
而二十四節氣是中國遠古時代開創的一種曆法,能夠反映季節的變化,指導農事活動,影響著人類的衣食住行。

  1. 立春

    「立」是開始的意思,「春」就是動,表示寒冷的冬天快要結束了,大地萬物開始有生機,春天即將降臨大地了。在古時,皇室朝廷每到立春之日,都會以祀春儀式來迎接春天的來臨,並且祈求國泰民安、風調雨順。

    立春亦稱「打春」,這裡的「打春」指的是打春牛,有送寒氣、促春耕之意。我國是農業大國,人們歷來重視農業生產,堅持不違農時,牛是農務的象徵,是生產力的代表,因此中國自古以牛祝春。

  2. 雨水

    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、雨量漸增,亦意味著春風逐漸吹遍大地,冰雪消融,就連北方的空氣也開始變得濕潤,處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
    根據民間的傳統習俗,到了雨水節,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。生育了孩子的婦女,須帶上罐頭肉、椅子等禮物,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。久不懷孕的婦女,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,穿到貼身處,據說,這樣可使其盡快懷孕生子。

  3. 驚蟄

    驚蟄的意思是春天到了,春雷初響,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。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,也開始甦醒、活動,迎接春天的來臨。

    根據民間的傳統習俗,在驚蟄這日,人們都會祭白虎化解是非以及「打小人」來驅趕霉運。

  4. 春分

    春分這天,太陽直射赤道,這天的白晝和黑夜時間一樣長。其意思是春天已過了一半,在這天過後,白天的時間會變長、晚上的時隨之會逐漸變短。

    根據民間的傳統習俗,這天在中國江南地區會有「犒勞耕牛」的習俗,他們以糯米團餵耕牛作為犒賞。更有「祭祀百鳥」的習俗,感謝提醒農時的到來,並祈求鳥兒們不要啄食五穀,祈求整年豐收。

  5. 清明

    清明,表示太陽過黃經十五度、天氣逐漸和暖、花草樹木開始萌芽茂盛、大地呈現氣清景明的現象,顯得一切清爽明媚。

    清明與其他的節氣不同,除了是一個節氣,亦是一個節日;當它作為一個節氣的時候,人們會春遊,享受春和景明的繁華,感受勃勃的生機;當它作為一個節日的時候,人們會在這一天前往先人的墓前拜祭掃墓,表示對先人的尊敬。

  6. 穀雨

    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,氣溫回升加快,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在中國南方地區,人們會在這天摘茶,因為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,辟邪,明目等。所以穀雨這天不管天氣如何,人們都會上茶山摘新茶回家泡茶喝;中國北方地區就有吃香椿的習俗,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,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,有「雨前香椿嫩如絲」之說。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,健胃,理氣,止瀉,潤膚,抗菌,消炎,殺蟲之功效。

  7. 立夏

    立夏的到來代表夏天正式來臨,溫度明顯升高,炎暑將臨,雷雨增多,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人們在當天會喝冷飲和吃「五色飯」。「五色飯」是使用紅豆、黃豆等具有五種顏色的豆類混上米同蒸,熟後可以食用。「五色飯」的寓意源自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,五色寓意五行達到平衡,給予人們精神上的鼓勵。

  8. 小滿

    小滿的到來,展現降雨多,雨量大的氣候特徵;同時代表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,但還沒有成熟,只是小滿,還未大滿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這天人們會慶賀蠶神誕辰。因為相傳,小滿是蠶神的誕辰,養蠶的家都會給蠶神賀壽慶生。特別是江浙一帶,人們會專門請戲班唱戲慶賀,以討吉利、好彩頭。

  9. 芒種

    芒種的到來,代表天氣要開始炎熱了,亦代表此時稻子已經結實成「種」,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這天人們會舉行祭祀花神儀式,雖然這時百花開始凋殘、零落,而人們在芒種日祭祀花神,餞送花神歸位,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,盼望來年再次相會。人們會把五顏六色的絲綢帶掛在花枝上,或把落地的花瓣重新貼在樹體上,意謂它永不凋謝。

  10. 夏至

    在夏至這天,太陽會直射北回歸線,使得北半球受光最多,所以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、黑夜最短的一天。不過,夏至並不代表這一天最炎熱,真正的炎熱天氣要等到「夏至」之後的「小暑」和「大暑」,這兩個節氣才是北半球最熱的時候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人們會在夏至這天吃麵。俗話說:「冬至餃子夏至面」。每年一到夏至人們會開始吃生菜、涼麵,他們認為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幫助降火開胃,促進食慾。

  11. 小暑

    小暑代表著這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,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。此外,小暑還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個節氣,經常會出現大暴雨、雷擊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人們會在小暑這天吃芒果,因為小暑前後正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時候,芒果營養極高,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可以起到滋潤肌膚的作用。芒果雖好,食用也有禁忌,苦芒果不能與海鮮,大蒜等辛物,以及水果鳳梨同食,否則對身體易造成損害。

  12. 大暑

   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,「濕熱交蒸」在此時到達頂點,出現高溫酷熱、雷暴頻繁及颱風等氣候特徵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在這天人們會吃涼性食物來消暑。如廣東在大暑時節有「吃仙草」的習俗,更流傳一句諺語:「六月大暑吃仙草,活如神仙不會老」,仙草又名涼粉,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是一種消暑的甜品。與此相反的是,有些地方的人們習慣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來消暑。如福建人會在大暑時節要吃荔枝、羊肉和米糟來「過大暑」,親友之間,常以荔枝、羊肉為互贈的禮品。

  13. 立秋

    立秋不僅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,秋天即將來臨,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,收穫的季節到了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在立秋這天人們會「啃秋」,意思是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,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,時逢立秋,將其咬住。在養生方面,立秋後多吃酸味的水果,例如蘋果,楊桃,柚子和葡萄等,以增加肝臟的功能,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。

  14. 處暑

    處暑的來臨代表暑氣將退伏而潛處。這時候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,秋天漸近。這個時節,柔和的涼風習習吹來,讓人感到陣陣涼爽,而不像夏天那樣的熱風,讓人難以承受。

    對於沿海地區一帶的居民來說,在處暑後是漁業收穫的一個大好時節,在每年處暑節氣這天,在浙江省沿海一帶地區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,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,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,歡送漁民開船出海。

  15. 白露

    白露表示氣溫漸涼,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。在這個時節,農作物即將成熟,秋老虎也將逝去,大部分地區天高氣爽,但早晚溫差變大,而有「白露秋分夜,一夜涼一夜」的說法,堪稱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太湖人會在這天舉行祭禹王的香會。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,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「水路菩薩」。在祭禹王的同時,還祭土地神、花神、蠶花姑娘、姜太公等。

  16. 秋分

    秋分這一天,太陽在到達黃經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,各佔12小時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很多地方都要在這天舉行「豎蛋」的趣味遊戲或比賽。在這一天舉行「豎蛋」的遊戲是因為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的日子,地球地軸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,有利於「豎蛋」,「豎蛋」遊戲寄寓了人們對生命、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。

  17. 寒露

    寒露是代表深秋的到來,氣溫會逐漸下降,晝夜的溫差較大,晨晚略感絲絲寒意。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。從氣候特點上看,南方秋意漸濃,氣爽風涼,少雨乾燥;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人們會在寒露前後登山,因為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,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,逐漸地,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。

  18. 霜降

   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,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,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,意味著即將進入冬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很多地方的人民都會在這天賞菊,因為古有「霜打菊花開」之說,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,所以登高山,賞菊花,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。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,賞菊飲酒,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。

  19. 立冬

    立冬的到來代表著冬天的來臨。到了這個時節,農夫的作物活動已經告一段落,準備將收成品收藏起來;許多動物也開始準備以冬眠的方式,度過嚴寒的冬天。立冬過後,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,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。

    根據民間習俗,北方人會在立冬日吃餃子,由於餃子發音是「交子」諧音,代表「交子之時」,而立冬就是秋冬季節之交,故而在此年節交子之時吃喜愛的餃子應節。

  20. 小雪

    黃河流域在進入「小雪」後,天氣越來越冷,而且開始下雪;因為剛下雪,雪量並不多,所以才有「小雪」之稱。

    根據傳統習俗,人們會在這天醃菜、儲備冬菜。由於以前沒有反季節的蔬菜,所有的食材都是分季節的,春夏秋三季可以有新鮮蔬菜吃,冬季天寒地冷,不能種植蔬菜了,就只好提前儲藏好。土豆、大白菜、蘿蔔、洋蔥等耐儲蔬菜,就成了冬日餐桌上的主菜了。除此之外,人們還會醃製各種鹹菜等,以備冬天食用。

  21. 大雪

    大雪的到來,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,下雪的可能性大增。

    根據傳統習俗,人們會在這天醃肉,無論是家禽還是海鮮,用傳統的製作方法,將新鮮的原料加工成香氣逼人的美食,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。另外,大雪以後溫度逐漸變冷,人們會吃紅薯粥來養生。因為紅薯有健脾養胃的功效,可提高人體抵抗力。

  22. 冬至

    冬至又稱冬節、長至節,是一年之中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。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,在民間有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講法,所以古人稱冬至為「亞歲」或「小年」。

    根據傳統習俗,冬至吃湯圓是中國的傳統習俗,在江南尤為盛行。民間有「吃了湯圓大一歲」之說。冬至吃湯圓又叫「冬至團」。吃湯圓引申到「團圓」「圓滿」之意,闔家同吃表達人們對家庭幸福的祝願。

  23. 小寒

    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,冷氣積久而寒。它與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處暑一樣,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。

    根據傳統習俗,人們會在小寒這個節氣畫圖數九,在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,家家戶戶皆以一幅雙鉤描紅書法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鳳」,俗稱「九九消寒圖」來避寒養生。

  24. 大寒

    大寒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。與小寒一樣,大寒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。在我國部分地區,大寒不如小寒冷,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,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。小寒、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。

    大寒節氣時,臘月已下來一半,濃濃的年味開始瀰漫。根據傳統習俗,在大寒節氣裡,人們會為過中國新年做準備──趕年集、買年貨,寫對聯,準備各種祭祀供品等,還要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佳餚。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。

節氣時間
季節(北溫帶為準) 月份 節氣時間 交節(±1日) 月支黃道十二宮 太陽位於黃經角度 廿四節氣公曆(格里曆日期)
春季 2月 雙魚宮 315° 立春2月4日
330° 雨水2月19日
3月 牡羊宮 345° 驚蟄3月6日
春分3月21日
4月 金牛宮 15° 清明4月5日
30° 穀雨4月20日
夏季 5月 雙子宮 45° 立夏5月6日
60° 小滿5月21日
6月 巨蟹宮 75° 芒種6月6日
90° 夏至6月21日
7月 獅子宮 105° 小暑7月7日
120° 大暑7月23日
秋季 8月 處女宮 135° 立秋8月8日
150° 處暑8月23日
9月 天秤宮 165° 白露9月8日
180° 秋分9月23日
10月 天蠍宮 195° 寒露10月8日
210° 霜降10月23日
冬季 11月 射手宮 225° 立冬11月7日
240° 小雪11月22日
12月 摩羯宮 255° 大雪12月7日
270° 冬至12月22日
1月 水瓶宮 285° 小寒1月6日
300° 大寒1月20日
TOP